阿森纳VS富勒姆
一、进攻端角球
(资料图片)
为方便阿森纳展示球员在角球情景中跑位的起点和最终目的地,这里对小禁区进行了区域划分。右侧主罚角球时区域的划分如下图,左侧主罚时则相反。实际的角球攻防过程是动态的,纸面上静态的区域可能不能完全与之匹配,且角球涉及狭小区域内多人数的移动以及开球落点的不确定性,以下示意图展示的都是阿森纳球员大致的移动路径,与实际情况并不完全相符。
上半场:
(图)第18和32分钟左侧特罗萨德右脚主罚前点
(图)第20分钟右侧萨卡左脚主罚后点
(图)第45分钟后点
本怀特回归干扰门将的角色。
哈弗茨、托马斯、基维奥尔以及萨力巴组成了4人小团体(第一轮的小团体是托马斯、哈弗茨和莱斯,第二轮则是托马斯和莱斯),哈弗茨位于小团体的最外围,其跑动路径的终点为小团体最前,托马斯则是藏在基维奥尔和萨力巴身后。哈弗茨和托马斯依然会最先启动作为其他人跑动的触发器,其中托马斯有两种跑动路径,一是左侧主罚角球时,穿过基维奥尔和萨力巴,二是右侧主罚角球时,绕过基维奥尔。基维奥尔的移动方式为跟随在哈弗茨身后,而萨力巴则是拖在小团体的最后。
左侧发角球时,小团体的起始点离底线较远,终点以BCDE为主。右侧发角球时,小团体的起始点离底线较近,终点为EFHI。
马丁内利位于小团体之外,移动路径可基于小团体自由变化。
小禁区里的整体结构可以视为前3后2。而禁区外防反小队结构依然是1-2,这场托底的是莱斯。
下半场:
(图)第56分钟左侧马丁内利右脚主罚中路
(图)第89分钟前点
(图)第99分钟中后点
(图)第100分钟前点
由于换人及比分的原因小团体产生了多次的变化,但小禁区的结构还是维持在前3后2或3。基维奥尔和小马丁移动的终点都出现过在小团体的最前点,萨力巴还是以后点为主。
恩凯蒂亚和前两场一样位于小团体之外,以冲F区附近为主(萨卡也参与了一次)。
禁区外防反小队由于比赛时间的缘故从3人变为了2人,托底的从莱斯换成津琴科,之后又换成若日尼奥。
最后一个角球很糟糕。
二、防守端角球
(图)第23分钟左侧右脚前点
(图)第81分钟右侧右脚中路
(图)第81分钟
(图)第86分钟右侧右脚前点
(图)第86分钟
小禁区固定4人占区域,本怀特D区,基维奥尔E区,萨力巴F区,B区上半场为哈弗茨,下半场则是恩凯蒂亚。23分钟时左侧右脚主罚内旋球,4人组站位比较靠里。81和86分钟右侧右脚外旋主罚,4人组站位比较靠外。
23分钟时,小禁区内外的起始结构为414,厄德高、小马丁、特罗萨德、人赖斯和托马斯负责人盯人来防止对手对于小禁区里区域的冲击。角球的结果是本怀特顶出。
81分钟时,起始结构441。维埃拉和厄德高纯人盯人,赖斯和津琴科为区域。维埃拉、厄德高、基维奥尔、萨力巴以及赖斯的结构可以看作一个X,赖斯为X的交叉点,富勒姆有3名球员冲X这片区域。富勒姆另外进攻的3名队员在球开出的某一时刻起,让萨卡陷入了3对1的局面,其中萨卡身后1人,身前2人()。角球的落点为X区域附近。
86分钟时角球丢球,位置结构同上,厄德高换成了若日尼奥,中后点维持的仍然是一个X。球开出后的某一时刻,萨卡身后1人,身前变为了1人,相较上一个角球另外的一个人进球的帕利尼亚则是埋伏在了后面并未跟随队友前往前点,萨卡在某一时刻算是1对2。若日尼奥不同于厄德高的地方在于跟了萨卡身前的人,局部虽然形成了2对2的均势,但是中后点形成的X框架等于被拆了一个脚,变成了y,正因为这个空档的产生也给没有冒然跟随队友的帕利尼亚提供了打门的空间。此外,萨卡或许有些过于担心身后的对手球员了,本怀特在的情况下待球开出时还在挤对方,提前离开位置或许能赶得上去补若日尼奥身后的空位。而津琴科对于最前点的保护似乎少了点决心(可能被对手影响了)。
三、进攻端任意球
(图)第20分钟右侧萨卡左脚
(图)第96分钟右侧维埃拉左脚
20分钟时萨卡的直接打门,厄德高和对手1人组成人墙,在射门时离开了人墙为球的飞行路线打开了通道。96分钟时,萨力巴和基维奥尔初始站位位于对方越位线之后,再球即将发出时往回落。
在缺少富安健洋、加布里埃尔、哈弗茨、托马斯和莱斯的情况下,最后需要硬砸的时候高度是真的矮了点,对于海拔的直观感受是比不上前两轮一点儿。
(完)
关键词:
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