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 正文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诗歌赏析

2023-09-09 08:51:38 来源:互联网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诗歌赏析,欢迎大家前来参阅。如果这9篇文章还不能满足您的需求,您还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与《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诗歌赏析相关的文章。

篇1:《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诗歌赏析

杜甫


(资料图片)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

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

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共被:《晋书·祖狄传》:“狄与司空刘琨,情好绸缪,共被同寝。”?

赏析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天宝三载(公元744年),李白自翰林放归,其父任任城(今山东任城县)尉,随之。四载,李白与杜甫同游历下,过了一段无拘无束的愉快生活。诗中有对真挚友情的珍惜,有心志共鸣的融洽,有生命志向茫茫无归的惆怅。此诗先写与李白的深厚交情,再叙与李白同寻范十隐居,后写作者即席朗诵了屈原的`《橘颂》,三个人的心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表达了朋友之间心神相连的感情。

此诗可分三段,前二段各六句,后段四句收。首段叙写对待李白的交情。共被同行,亲如弟兄。次段叙述两人同寻范十隐居。“更想”“还寻”两句,叙途中之事。“入门”“侍立”两句,写造访范居。“落景”“屯云”两句,写他们留连至晚。末段写吟《橘颂》,对隐居而思物外之游。虽然诗中有对李白的赞叹,但更多的是描出了友情的几幅简约入微的素描。“秋共被”“日同行”“寻北郭”“入门高兴发”“屯云对古城”“悠悠沧海情”,夜晚,白天,出城,入归,望天,问海,这种感情里,兄弟之情,心神相连,生生都是不会轻易断绝的。

篇2: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⑴《宋书》:谢灵运云:“每对惠连,辄得佳句。”

⑵《汉书・吴王传》:往往而有。《南史》:武威阴铿,字子坚,五岁能诵赋日千言。及长,博涉史传,尤善五言诗,为当时所重。

⑶《论语疏》:“颛臾主祭蒙山。”山在东,故曰东蒙。【黄鹤注】《唐志》:蒙山在沂州新泰县。沂与兖州为邻,公在兖,故云东蒙客。

⑷《韩诗外传》:“使两国相亲如弟兄。”

⑸《世说》:朱百年就孔思远宿,饮酒醉眠。汉姜肱兄弟,同被而寝。晋祖逖、刘琨情好绸缨,共被同寝。

⑹《诗》:“携手同行”。

⑺丁督护诗:“幽期济河梁。”谢灵运诗:“平生协幽期。”

⑻《高士传》:楚聘北郭先生,妇曰:“结驷连骑,所安不过容膝。”遂辞聘。《后汉书》:汝南廖扶,绝志世外,不应辟召,时号北郭先生。【钱谦益笺】太白集《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诗云:“忽忆范野人,闲园养幽姿。酸枣垂北郭,寒瓜蔓东篱。”此云“来寻北郭生”,即其人也。【黄鹤注】范居任城北郭,非兖州北郭。

⑼《曲礼》:“客人门而左。”殷仲文诗:“能使高兴尽。”

⑽《家语》:“升堂侍立。”《庄子》:黄帝遇牧马童子,问涂焉。黄帝曰:“异哉小童!”《杜臆》:见小童之清俊,便知主人不俗。

⑾梁元帝《纂要》:“晚照谓之落景。”卢思道诗:“落景照长亭。”

⑿《列子》:“望之若屯云焉。”袁孝若《诸葛孔明论》:“古城荒毁,难可修复。”

⒀《杜臆》:《橘颂》以受命不迁,行比伯夷。颂云:“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⒁《晋书》:张翰在洛见秋风起,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曰:“人生贵适志,何能a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⒂江总诗:“暂笏奉周行。”【邵二泉注】“冠簪手笏,贵者之服。

⒃李陵诗:“悠悠清川水。”吾丘寿王论:“东越沧海。”阴铿,字子坚,南朝陈著名诗人,尤善五言诗。东蒙,山名,即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县南。北郭生,指范隐居于北郭。落景,斜阳。闻寒杵,日晚而闻舂米、捣衣之声。屯,聚。古城,指鲁城。橘颂,《楚辞・九章》篇名,屈原所作。莼,水菜名,一名水葵,又名凫葵,叶可做汤吃。簪笏,冠簪与手板,仕官之所用也。悠悠,安闲貌。沧海情,谓无复簪笏之愿,而欲寄情江海。亦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之意。

篇3: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此诗可分三段,前二段各六句,后段四句收。首段叙写对待李白的交情。共被同行,亲如弟兄。次段叙述两人同寻范十隐居。“更想”“还寻”两句,叙途中之事。“入门”“侍立”两句,写造访范居。“落景”“屯云”两句,写他们留连至晚。末段写吟《橘颂》,对隐居而思物外之游。虽然诗中有对李白的"赞叹,但更多的是描出了友情的几幅简约入微的素描。“秋共被”“日同行”“寻北郭”“入门高兴发”“屯云对古城”“悠悠沧海情”,夜晚,白天,出城,入归,望天,问海,这种感情里,兄弟之情,心神相连,生生都是不会轻易断绝的。

作者资料:

杜甫(公元7-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篇4: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唐代 杜甫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

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谁欲讨莼羹。

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译文

李白往往写出很美妙的诗文,写的就像阴铿那样好。

我也算得上是鲁郡的隐士,喜爱他就像对待自家弟兄。

喝醉后可以同盖被子睡觉,白天就结伴携手一起游玩。

想到我们还有个隐逸的期约,便一同去寻访城北郭先生。

进门后就产生高雅的兴致,年幼的`小童也让人感到清雅。

一直到夕阳西下寒杵声起,晚云笼罩古城还不想告辞离开。

就如《橘颂》中的高品格之人,谁会贪恋故乡风物之美呢?

我们不想讨论仕途的事情,而安闲沐浴于纯真的友情之中。

注释

李侯:指李白。佳句:指诗文中精彩的语句,借指美妙的诗文。

阴铿(kēng):南朝文学家,字子坚,官至陈晋陵太守、员外散骑常侍,长于五言诗,声律上已接近唐律诗,为杜甫所称赞。

东蒙客:泛指处士、隐士。东蒙,此指鲁郡(今山东兖州)一带。

怜:喜爱。

共被:同被而寝,谓亲如兄弟。

日:一作“月”。

幽期:隐逸之期约。

北郭生:“北郭先生”的省称,借指隐士。

高兴:高雅的兴致。

小童:年幼的男仆。《杜臆》:见小童之清俊,便知主人不俗。

落景(yǐng):夕阳。景,同“影”。

寒杵:寒秋时的杵声。

屯云:积聚的云气。

橘颂:《楚辞·九章》篇名,战国楚人屈原作。

谁:一作“惟”。欲:一作“与”。

莼(chún)羹:用蓴菜烹制的羹。

簪(zān)笏(hù):冠簪和手版,古代仕宦所用,比喻官员或官职。

悠悠:安闲貌。沧海情:谓无复簪笏之愿,而欲寄情江海,亦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之意。

简析

此诗可分三段,前二段各六句,后段四句收。首段叙写对待李白的交情。共被同行,亲如弟兄。次段叙述两人同寻范十隐居。“更想”“还寻”两句,叙途中之事。“入门”“侍立”两句,写造访范居。“落景”“屯云”两句,写他们留连至晚。末段写吟《橘颂》,对隐居而思物外之游。虽然诗中有对李白的赞叹,但更多的是描出了友情的几幅简约入微的素描。“秋共被”“日同行”“寻北郭”“入门高兴发”“屯云对古城”“悠悠沧海情”,夜晚,白天,出城,入归,望天,问海,这种感情里,兄弟之情,心神相连,生生都是不会轻易断绝的。

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作于唐天宝四载(公元745年),与李白的《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同时,可互相参照。仇兆鳌《杜诗详注》:天宝三载三月,白自翰林放归。四载,白在齐州,公与同游历下,所云“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是也。

篇5:《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诗词

唐代:杜甫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

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

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篇6:《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诗词

李白往往写出很美妙的诗文,写的就像阴铿那样好。

我也算得上是鲁郡的隐士,喜爱他就像对待自家弟兄。

喝醉后可以同盖被子睡觉,白天就结伴携手一起游玩。

想到我们还有个隐逸的期约,便一同去寻访城北郭先生。

进门后就产生高雅的兴致,年幼的小童也让人感到清雅。

一直到夕阳西下寒杵声起,晚云笼罩古城还不想告辞离开。

就如《橘颂》中的高品格之人,谁会贪恋故乡风物之美呢?

我们不想讨论仕途的事情,而安闲沐浴于纯真的友情之中。

篇7:《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诗词

李侯:指李白。佳句:指诗文中精彩的语句,借指美妙的诗文。

阴铿(kēng):南朝文学家,字子坚,官至陈晋陵太守、员外散骑常侍,长于五言诗,声律上已接近唐律诗,为杜甫所称赞。

东蒙客:泛指处士、隐士。东蒙,此指鲁郡(今山东兖州)一带。

怜:喜爱。

共被:同被而寝,谓亲如兄弟。

日:一作“月”。

幽期:隐逸之期约。

北郭生:“北郭先生”的省称,借指隐士。

高兴:高雅的兴致。

小童:年幼的男仆。《杜臆》:见小童之清俊,便知主人不俗。

落景(yǐng):夕阳。景,同“影”。

寒杵:寒秋时的杵声。

屯云:积聚的"云气。

橘颂:《楚辞·九章》篇名,战国楚人屈原作。

谁:一作“惟”。欲:一作“与”。

莼(chún)羹:用蓴菜烹制的羹。

簪(zān)笏(hù):冠簪和手版,古代仕宦所用,比喻官员或官职。

悠悠:安闲貌。沧海情:谓无复簪笏之愿,而欲寄情江海,亦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之意。

篇8:《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诗词

此诗先写作者与李白的深厚交情,再叙与李白一同寻访范十隐居,后写在范居处即席朗诵屈原的《橘颂》,席上三个人因此在各自的心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表达了朋友之间心神相连的感情。全诗有对真挚友情的珍惜,有心志共鸣的融洽,有生命志向茫茫无归的惆怅,格调高古,兴致飘逸,情境清妙。

全诗可分三部分。

开头六句为第一部分,叙写作者对待李白的交情。两人共被同行,亲如弟兄。“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可见作者是应约来此欢聚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见来此已是秋天,更见二人情谊之深。

中间六句为第二段,叙述两人同寻范十隐居。“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两句,叙途中之事。“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两句,写造访范居。“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两句,写他们留连至晚。

最后四句为第三段,写吟《橘颂》,对隐居而思物外之游。

虽然诗中有对李白的赞叹,但更多的是描出了友情的几幅简约入微的素描。“秋共被”“日同行”“寻北郭”“入门高兴发”“屯云对古城”“悠悠沧海情”,夜晚,白天,出城,入归,望天,问海,这种感情里,兄弟之情,心神相连,生生都是不会轻易断绝的。

刘辰翁以为“入门高兴发,侍立小重清”两句不可解,金陵生撰文认为此即曹洞宗所谓“不犯正位”,言小童清,则主人之清雅脱俗固不难想见。“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两句,朱彝尊谓“‘谁’字疑当作‘惟’字谓得”。金陵生据诗意认为当以“谁”为长。此联是正反两面言之,上句谓范十隐居自是为全其志节,如《橘颂》所咏之“苏世独立,横而不流”者;下句反诘,谁欲贪恋故乡风物之美呢?若作“惟”则与结联“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表意重复。

这首诗写寻范居士仅数句,格调高古,兴致飘逸,情境清妙,确乎难能可贵。若论叙事的真实、细节的生动、形象的传神、语言的幽默,却不及李白同时的作品《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

篇9:《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诗词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唐代:杜甫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

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

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译文

李白往往写出很美妙的诗文,写的就像阴铿那样好。

我也算得上是鲁郡的隐士,喜爱他就像对待自家弟兄。

喝醉后可以同盖被子睡觉,白天就结伴携手一起游玩。

想到我们还有个隐逸的期约,便一同去寻访城北郭先生。

进门后就产生高雅的兴致,年幼的小童也让人感到清雅。

一直到夕阳西下寒杵声起,晚云笼罩古城还不想告辞离开。

就如《橘颂》中的高品格之人,谁会贪恋故乡风物之美呢?

我们不想讨论仕途的事情,而安闲沐浴于纯真的友情之中。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注释

李侯:指李白。佳句:指诗文中精彩的语句,借指美妙的诗文。

阴铿(kēng):南朝文学家,字子坚,官至陈晋陵太守、员外散骑常侍,长于五言诗,声律上已接近唐律诗,为杜甫所称赞。

东蒙客:泛指处士、隐士。东蒙,此指鲁郡(今山东兖州)一带。

怜:喜爱。

共被:同被而寝,谓亲如兄弟。

日:一作“月”。

幽期:隐逸之期约。

北郭生:“北郭先生”的省称,借指隐士。

高兴:高雅的兴致。

小童:年幼的男仆。《杜臆》:见小童之清俊,便知主人不俗。

落景(yǐng):夕阳。景,同“影”。

寒杵:寒秋时的杵声。

屯云:积聚的云气。

橘颂:《楚辞·九章》篇名,战国楚人屈原作。

谁:一作“惟”。欲:一作“与”。

莼(chún)羹:用蓴菜烹制的羹。

簪(zān)笏(hù):冠簪和手版,古代仕宦所用,比喻官员或官职。

悠悠:安闲貌。沧海情:谓无复簪笏之愿,而欲寄情江海,亦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之意。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作于公元745年(唐天宝四载),秋天的时候,杜甫再次来到前几年的旧游地鲁郡(今山东兖州),而此时李白有家寄住鲁郡任城县(今山东济宁),两人便相约同访鲁郡城北的范十居士。与李白的《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同时,可互相参照。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赏析

此诗先写作者与李白的深厚交情,再叙与李白一同寻访范十隐居,后写在范居处即席朗诵屈原的《橘颂》,席上三个人因此在各自的心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表达了朋友之间心神相连的感情。全诗有对真挚友情的珍惜,有心志共鸣的融洽,有生命志向茫茫无归的惆怅,格调高古,兴致飘逸,情境清妙。

全诗可分三部分。

开头六句为第一部分,叙写作者对待李白的交情。两人共被同行,亲如弟兄。“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可见作者是应约来此欢聚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见来此已是秋天,更见二人情谊之深。

中间六句为第二段,叙述两人同寻范十隐居。“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两句,叙途中之事。“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两句,写造访范居。“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两句,写他们留连至晚。

最后四句为第三段,写吟《橘颂》,对隐居而思物外之游。

虽然诗中有对李白的赞叹,但更多的是描出了友情的几幅简约入微的素描。“秋共被”“日同行”“寻北郭”“入门高兴发”“屯云对古城”“悠悠沧海情”,夜晚,白天,出城,入归,望天,问海,这种感情里,兄弟之情,心神相连,生生都是不会轻易断绝的。

刘辰翁以为“入门高兴发,侍立小重清”两句不可解,金陵生撰文认为此即曹洞宗所谓“不犯正位”,言小童清,则主人之清雅脱俗固不难想见。“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两句,朱彝尊谓“‘谁’字疑当作‘惟’字谓得”。金陵生据诗意认为当以“谁”为长。此联是正反两面言之,上句谓范十隐居自是为全其志节,如《橘颂》所咏之“苏世独立,横而不流”者;下句反诘,谁欲贪恋故乡风物之美呢?若作“惟”则与结联“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表意重复。

这首诗写寻范居士仅数句,格调高古,兴致飘逸,情境清妙,确乎难能可贵。若论叙事的真实、细节的生动、形象的传神、语言的幽默,却不及李白同时的作品《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贾至——《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二)

★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古诗鉴赏

★ 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阅读答案及赏析

★ 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 范文正公与李泰伯

★ 李约《祈雨》诗歌赏析

★ 李叔同诗词

★ 李叔同读后感

★ 李叔同语录

★ 寻李暹,寻李暹于鹄,寻李暹的意思,寻李暹赏析

关键词:

上一篇:满满正能量!吕忠田,你救人的事,大家都知道啦

下一篇:最后一页

  • 资讯
  • 业界
  • 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