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日前,国家文物局公布了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推介“十佳”案例。云南省红河州“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助推乡村振兴”案例入选其中。
据了解,该入选案例中提及的世界文化遗产即红河哈尼梯田。2013年6月,红河哈尼梯田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共同创造、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智慧和杰出创造精神。
近年来,红河州以守护“绿水青山”的不懈努力保护“四素同构”的文化景观遗产要素,以转化“金山银山”的发展成果助推乡村振兴。红河州持续将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生态循环系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核心要素进行保护,恢复生态植被25.6万亩,森林覆盖率由53.5%上升至63.8%;修缮整治传统民居4千余幢,恢复灌溉沟渠140余条451.3公里,不仅有效保护了文化遗产核心要素,村民人居环境、文明程度也大幅提高。
红河州各级政府始终将遗产保护、农文旅融合发展、农耕技艺传承等一体推进。2013年以来,累计投入8千余万元开发民族刺绣、哈尼竹编、民族银饰等产品,直接带动3.9万名群众增收致富,1.8万余名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哈尼梯田景区累计实现旅游总收入44.8亿元,直接带动就业5千余人,间接带动1万余人,实现经营收入3千余万元。
申遗以来,红河州各级各部门主动履行保护职责,积极探索哈尼梯田保护管理长效机制,在健全保护管理体系、提升保护管理水平、推进保护利用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元阳县在哈尼梯田核心区(含缓冲区)累计投入28.16亿元,大力实施荒山造林、封山育林、森林抚育等工程,遗产区植被和森林覆盖率分别达67%和49.6%,先后恢复老虎嘴、螺蛳田片区等水改旱梯田3433亩,生态环境恢复成效显著。全县不断加大对传统民居和村落的保护力度,改造传统村落64个、挂牌保护传统民居1603户、累计修缮保护遗产区民居4500余幢,使民居和村寨留住了原真、特色与乡愁。
在此过程中,元阳县还大力推广实施“稻鱼鸭”综合种养示范4.52万亩,持续投入水利配套设施建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4.67平方千米,控制灌溉面积可达6670亩,解决了遗产区水田灌溉及6万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哈尼梯田水资源永续利用得到全面保障。同时不断加快梯田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将哈尼梯田成功打造为基础设施更完善、生态环境更美、文化特色更明、服务品质更优、综合效益更好、市场竞争力更强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实现社会、经济、文化、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红河哈尼梯田已日渐成为了与自然和谐共生、世界农耕文明的典范。(杜浩楠)
关键词:
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