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全国多个地区既经受了酷热的考验,又经受了雷暴的考验,京津冀正遭受洪涝灾害。恶劣天气对所有人的影响是否均匀?哪些人群在这样恶劣的气候下受到的负面影响更大?在8月2日召开的“2023年度21世纪‘活力·ESG’创新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院长、中国社会责任投资高峰论坛(IFCII)秘书长贝多广认为,这种影响并非均匀的,对称的。相比而言,气候变化对于中低收入国家的影响更加显著。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院长、中国社会责任投资高峰论坛(IFCII)秘书长贝多广致辞。
贝多广指出,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这两方面,会产生一个不均匀的、非对称的影响。从国家层面来看,气候变化对于中低收入国家的影响更加显著。相对来说,中低收入国家的基础设施和整个社会环境都处于相对薄弱状态,一旦有外围气候变化或者被要求绿色转型,这对它们的负面影响较大。
(资料图片)
“针对全球范围提到的应对气候绿色转型,也有很多发展中国家提出异议并表示,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完了,已经成熟了,而发展中国家刚进入发展阶段就被要求绿色转型,来不及发展,这对它们来说也是非对称的影响。”贝多广说。
从社会层面来看,由于不均匀的风险和应对政策导致的社会成本也被不均匀地分担,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二者扩大了社会贫富差别。
“这是非常不幸的结论”,贝多广坦言,但这需要被得到正视,这甚至会威胁到全球为消除贫困所作出的努力。
根据预测来看,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公正转型政策的加持,到2023年全球将会有额外5000万人掉进贫困线。
针对这一不容乐观的数据,贝多广强调,这非但没有减少贫困,反而让更多人掉进贫困线。低中产收入的人们掉到更下层,这个现象是全球都能观察到的,特别是过去疫情防控期间,过去的气候变化过程中,这已经是可看到的现象。
他以阳澄湖大闸蟹的养殖举例,“昆山有相当一部分蟹农靠养殖螃蟹来生存,但因为气候变化、高温持续,大闸蟹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对这些人的生计带来明显的影响。”
贝多广表示,由于拥有较差的居住环境、工作环境和防御能力,弱势人群气候脆弱性更加明显,因此气候和环境变化会带给不同群体与其能力不匹配的风险,极端天气、自然灾害对于弱势人群健康、生计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
采写:南都记者 王玮 发自北京
关键词:
品牌